他最為川人熟悉的,是他在對聯上的才華。而實際上,他的才華遠非這些。他滿腹經綸,學問功底十分深厚:以一人之力編纂了大型叢書《函?!?;編刊其父李化楠所撰飲食專著,使之成為第一本川菜菜譜;他致力于各戲種在四川的融合,大力推動川劇的發展。他的成就涉及文學、史學、書畫、戲劇、詩歌創作等很多門類,堪稱“清代四川的百科全書式學者”——他便是李調元,字羹堂,號雨村。
早慧的才子,出仕和歸鄉
從德陽市羅江區萬安鎮往綿陽市安州區塔水鎮方向,沿著安羅路行約15 千米,有一個普通的村子——大沙村。7月的田野,大片的水稻與遠處的淺丘構成動人的景色。如果不是“李調元故里”的路牌,匆匆而過的行人不會注意到,這里是清代大才子李調元的故鄉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,李調元出生于此。而當時這里的地名叫南村壩。李調元的父親李化楠,是當地杰出的讀書人,在乾隆七年(1742)中進士,后來在河北、浙江等地為州縣級官員,口碑還不錯。而且其人“工吟詠,喜藏書”,這對李調元的影響很大。
小時候的李調元即顯示聰慧的天賦。他5歲讀《四書》《爾雅》;7 歲即能作對吟詩。他的詩《疏雨滴梧桐》寫道:“浮云來萬里,窗外雨霖霖。滴在梧桐上,高低各自吟?!币粫r傳抄鄉里,被譽為“神童”。 李化楠曾指著屋檐上織網的蜘蛛出對“蜘蛛有網難羅雀”,李調元不假思索地對道“蚯蚓無鱗欲變龍”,足見其才思極為敏捷。
位于德陽市羅江區調元鎮的鹡鸰寺,是李調元讀書的地方。鹡鸰寺地勢較高,視野開闊,站在后院門能夠清晰地看到江水緩緩流過。李調元曾有兩段時間在鹡鸰寺讀書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取得會試第二名后又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,古老的鹡鸰寺從此便以李調元讀書臺而遠近聞名。如今,寺里有李調元苦讀的壁畫、主管文運的奎星殿。寺院門口是大片的薔薇花,尤其在夏天開得甚好。
才子讀書臺。拍攝:易禮全
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李調元在吏部任文選司主事,其職責是定期送百官履歷簿至宮門,交值日太監轉呈皇帝。李調元蔑視向太監行賄的陋規,因此得罪了太監,被刁難辱罵。李調元厲聲應答道:“我官雖小,是朝廷委任,你怎敢隨便辱罵?”還欲抓之面君。此后,太監再也不敢向他索取財物了。
乾隆四十年(1775),李調元升遷文選司員外郎。因為人剛直,得了“鐵員外”的綽號。一次因湖南巡撫公文措辭失當,他按規定不予畫押。吏部尚書阿桂堂、舒赫德大發雷霆,在考察京官時,將李調元填入“浮躁”一類。后經乾隆帝詢問,詔令李調元仍為吏部員外郎,還將他升任廣東學政。在廣東三年,李調元足跡遍布廣東各州府,視察書院,嚴肅考場,獎勵優秀學子,廣東學風為之一振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),他任滿回京復命,乾隆帝又在勤政殿召見,李調元對答如流,乾隆帝十分滿意。不久,李調元即擢任直隸通永兵備道,兼管河務、屯田、海防、驛傳等事。
有翰林出身,有皇帝的贊賞,在任上稍微圓滑一些,或許李調元可官居高位。然而,他耿直的性格使他終究不能在仕途上走得更遠。第二年,李調元奉旨護送《四庫全書》去盛京(今沈陽),因途中遇雨,少量書本打濕。雖然主責不在他,但這事給了與他結怨的官員告倒他的借口。李調元隨即被罷官、下獄。第二年春天,李調元被定罪發配新疆伊犁。幸好有為官清正的上級直隸總督袁守侗相助,以李母年老需要贍養為由,代為申冤,朝廷才準許李調元繳納兩萬兩白銀贖罪。只押解到涿州(今河北涿縣),李調元即被釋放回鄉。
雖才華滿身,但為官近二十年,李調元磕磕絆絆,深感仕途坎坷,再經丟官發配一事,更是絕意仕進。有人勸他設法復職,他以東坡詩詠答曰:“便從洛社休官去,猶有閑居二十年?!彼媱澯萌松氖S鄷r間,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。而正是這一轉折,使得他成為巴蜀文化的卓越集成者。
編纂《函?!凡貢f,成就巴蜀文化豐碑
尋找李調元,有一個地方不得不去,那便是現在的羅江區調元鎮。李調元與其堂弟李鼎元、李驥元連中進士,同入翰林院,連同其父李化楠,為羅江留下了“一門四進士,弟兄三翰林”的佳譽。這一時期,羅江人文蔚起,盛譽清代四川文壇。人們形容這里猶如文曲星下凡,被稱為文星鎮,2006 年改名為調元鎮。
醒園是調元鎮上李調元的故居。醒園從李化楠時期就開始營建。清初的四川人口凋敝、文化枯竭,在經歷著名的“湖廣填四川”后,人口才慢慢恢復,而四川的文化恢復得更慢?;謴臀幕糜凶x書人。李化楠中進士選任咸安宮教習,但是沒有去就職而是回鄉于醒園辦學,廣收學子、傳道授業,“遠近從其游者近百人”。
有人讀書,但也得有書讀。在李化楠的時代,他就“以川中書少,多購諸江浙,航來于家貯之”。到了李調元,藏書更甚。乾隆年間,朝廷開啟編纂《四庫全書》,從全國各地征調上萬種的古籍文獻。李調元近水樓臺先得月,得以飽覽朝廷內府的藏書并抄錄了不少,尤其是與巴蜀有關的。
李調元將自己多年收集整理和記錄的典籍,編纂成冊,命名為《函?!??!逗!饭彩諘?0 函、163 種、852 卷(在李調元辭世后,他的堂弟李鼎元、兒子李朝夔繼續進行修訂增補,大大補充了《函?!返膬热莺鸵幠#?。從時間跨度上,書中內容涉及魏晉六朝一直到清朝。從主題上看,第一部分主要為與巴蜀相關的歷史、考古、地理、農學、醫學、文學、方言、音韻、民俗、姓氏以及川劇、川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。第二部分主要為楊慎的著述,如果不是李調元的記錄,許多楊慎的作品可能只有書目而無內容了。第三部分主要為李調元本人的著述??梢哉f,《函?!肥乔迩∫郧皻v代四川學人的專輯總和,一本記錄古代巴蜀文化的百科全書。這套書的問世,無疑對推動四川的文化復興,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。
除了編纂《函?!愤@一大型文化工程之外,他還撰有《童山詩集》《童山文集》等文學作品,《雨村詩話》《雨村詞話》《雨村曲話》《雨村賦話》等詩學、戲劇學、文藝理論作品,達一百三十余種,堪稱一位高產的大家。
自己寫書編書藏書,加上他父親的藏書,李調元在南壩修建囦(古同“淵”)園,建起萬卷樓。其樓四周“風景擅平泉之勝,背山臨水”,藏書達十萬卷以上,堪稱四川文化史上的一大豐碑。
另辟蹊徑的“川劇之父”“川菜之父”
在李調元的著作中,有一個貢獻是對四川美食的?!缎褕@錄》原為李化楠宦游各地時所著手抄本,后經李調元整理成冊并在川刊行。與過去文人所作的美食書籍不同的是,《醒園錄》記載了121 道菜式的詳細制作攻略,其中包含當時川菜中的煎、炒、蒸、煮、腌、酥、醬、熏等制法。因為記載十分詳細,如今的普通家庭主婦都可以復制其中的菜式。因為對川菜文化的集成式貢獻,李調元有了“川菜之父”的美譽。
而李調元也因其在川劇上的貢獻,被稱為“川劇之父”。他撰寫有戲曲理論著作《雨村曲話》等。他認為戲曲的作用是表達人情?!胺踩诵闹畨?, 必先由于無情”,人而有情,才能夠風俗醇美。更重要的是,他還是推動川劇發展的實踐派?;剜l之后,他熱心提倡戲曲教育,培養梨園子弟。他參與編寫彈戲四大本《春秋配》《梅降褻》《花田錯》《苦節傳》,使之更適合彈戲演唱。他組織自己的戲團“逾州越縣”進行演出。什邡、金堂、中江、綿竹、成都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。
晚年的李調元安居鄉里,著述教徒藏書。但一場意外,讓這位文化老人的生命走到了盡頭。嘉慶五年(1800)二月,在白蓮教之亂中,集李家父子兩代心血的萬卷樓被焚,李調元大慟:“燒書猶燒我也!”他將殘書和書灰埋入書冢,后“意忽忽不樂”。兩年多后,在嘉慶七年(1802)十二月撒手人寰,享年69 歲。一代文星就此隕落!
如今,南壩的李家老宅已不見了蹤跡,只有一座李調元的塑像和一座小廟。距離老宅故地幾百米外的烏尤村,尚保存著他的墓地,路過的村民都知道,這里葬著一位大清的翰林,鄉人的驕傲。
對這位“清代蜀中三才子”之一的人物,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汪洪亮教授評價道:“李調元是四川文化史上的一代巨匠,是繼揚雄、蘇軾、楊慎之后又一位百科全書式學者。他的人生軌跡與學術成就,值得后人追慕與傳承?!?/p>
![]()
地址:德陽市羅江區潺亭水城
電話:13281530138 郵箱:yxbsc@163.com |